3xmaker,人机协作共融万物互联,柔性可穿戴人机交互感知与测量!

  1. 设计指南
  2. |
  3. 新品速递
  4. |
  5. 联系我们
机器人+
传感器+
柔性/印刷电子+
增强现实+
人机交互感知+
网站首页
/
智造资讯

中电科14所研发出新一代太赫兹雷达,或用于六代机

来源:3XMaker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8日

中电科14所研发出新一代太赫兹雷达,或用于六代机

 

近日,中电科14所报道李元吉先进事迹时,披露了我国太赫兹雷达的研制情况。

据悉,太赫兹项目团队在一年间连续突破了系统、工艺、算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样机研制任务,其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由于太赫兹位于微波与红外线的过渡交叉区在电磁频谱上的位置非常特殊,所以它的频谱范围非常广,超过现有隐身技术的作用范围,让隐身战机无所遁形!

 

 

在美国率先研制出隐身战机的时候,各国在将工作重心放在隐身系统研制的同时,对于如何能发现隐身战机,同样下了很大的心力进行研究。而从目前国内外的各种新闻报道看,目前在隐身技术方面,中国不仅有着一定的位置,同时在反隐身技术上,中国的发展似乎也走在各国的前面。

从目前的报道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制造出第四代反隐身米波雷达的国家,同时中国研制出的反隐身雷达并不只有这一款。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战机的隐身效果多是依靠反射和吸收雷达波来实现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央视最近公布的一款反隐身利器,即使反射吸波性能再好,能让他们在我们面前无所遁形。

http://www.3xmaker.com/UploadFiles/2019-03/20193188036201120.jpeg?token=966b1ce13dec570e043abe545f28f5f9&s=63785BCAD225895D9E70E729030060D1央视公布的画面

据央视近日的报道称,我国科工部门在采访中透露了,我国反隐身雷达又添一新成员,仅一年就解决了系统、工艺、算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样机的研制。由于它射频范围的特殊性,它的出现对于隐身战机来说将是毁灭性的,它就是我国中电科14所研制的太赫兹雷达。

太赫兹波是一种频率在0.1THz10THz的电磁波,其在光谱上的位置介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基于这种特性,太赫兹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应用。而在雷达方面,其最被人们向往的应用就是穿墙特性了,因此在雷达研制方面,它多应用于探雷、识别屋内人员的等应用方面。

http://www.3xmaker.com/UploadFiles/2019-03/20193181023780307.jpeg?token=991fc33a525fff4ea543b067e07e5802&s=21515B6E4BA0BA5B46F9241D0000D0C2央视公布的画面

但由于其包含着丰富的频率和非常宽的带宽,能以成千上万种频率发射纳秒以至皮秒级的脉冲,大大超过现有隐身技术的作用范围,目前现有的任何隐身技术对其来说,将统统都是无效的。而美国就曾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验证,并表示它将是未来高精度、反隐身雷达的发展方向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太赫兹雷达这一概念的国家,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过美国有报道称,他们已经有了相关技术的实际成果出现。而根据相关的报道来看,实际上早的2017年的时候,国内外媒体就曾报道过,中国成功测试超高频率的太赫兹雷达样机

http://www.3xmaker.com/UploadFiles/2019-03/20193181861174277.jpeg?token=c29dd5655450dee4bf179dc54a6244bc&s=905C17D8342965053114E953030050FB雷达探测示意图

因此此次央视非常罕见的对这一还为公开的先进利器进行报道时,不少网友猜测,中国的太赫兹雷达或许已经取得了某个阶段性的成果,毕竟中国能报道出来的新闻,都是我们已经落后的技术了。

不过对于我国这款太赫兹雷达到底如何,具体情况我们并不知道。根据俄罗斯媒体的表示,目前俄罗斯对太赫兹雷达的研究,是未来将在第六代战机上拥有它。因此俄罗斯人猜测,中国的太赫兹雷达项目可能在中国现有的第六代战机制造计划框架下实施,至于能否在歼-20这样的第五代战机上安装,将取决于该雷达同这种战机的结构能否兼容。

 


上一篇:山东大学双创海归教授要做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芯片公司”
下一篇:加州理工设计出光驱动物体悬浮或移动的新方法

南京合越智能,增强智造,增强感知,增强交互!

业务合作

(我们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联系方式

  1. 微信:13815863530(手机同号)
  2. QQ:38260484
  3. 3XMaker@163.com
Copyright@ 2016-2025 南京合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68961号